神农架新闻网(神农架融媒体中心)(记者 陈东东 通讯员 韩凤英 黄曦)2014年,神农架林区因地制宜、以人为本,全面开始修建农村“四好公路”。如今,一条条纵横交织的公路,穿越山林,变成村民的幸福路。
木鱼镇南部的“最美农村四好公路”——红花坪村红渡公路。一个头戴红帽、身穿红马甲的身影正专注地清理着路面的落叶、砂石。洁净的柏油路依山势而上,为寂静的山林增加了灵动。他,就是红花坪村路长陈开兴。
红渡公路,在陈开兴心里有着十足的分量。
“我最大的愿望,就是让这条路干干净净,漂漂亮亮,让每一个过路人平平安安地出门,平平安安地回家。”一年365天,他都在路上,热心、细心、全心地守护着家门口这段5公里长的红渡公路。冬去春来,初心不改。
自告奋勇 老党员当上护路员
木鱼镇位于神农架山脉南麓,最高峰神农顶有“华中第一峰”之誉,峰峦起伏,溪沟纵横,景色宜人,是闻名遐迩的旅游重镇。
67岁的陈开兴在红花坪村生活了一辈子。从前,家门口的这条路是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的泥巴路,让乡亲们苦不堪言。有一年,丈母娘家盖房子,他找了辆三轮车拖材料,没想到正赶上下雨。装满材料的车陷在烂泥里打滑,动弹不得。一家人只好肩扛背驮,50公斤一袋的水泥、砂石、砖块,一趟趟往家里运,三天才背完。
神农架林区全面开始修建农村“四好公路”后,陈开兴也加入到家门口修路的队伍中。“这是为我们老百姓办好事、办实事,我也要出一份力!”红花坪村的公路从泥巴路变成水泥路,又变成柏油路。
“开上车到镇上打个来回只要10分钟!”有了新路,陈开兴打心里高兴。
为了把这条公路管好,打造成“四好农村路”,要找一个养护员来养路管路。“政府把路修到家门口来了,路变宽了,环境变好了,生活便利了。享受着党的福利,就要感党恩,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情。”作为一名老党员,陈开兴自告奋勇。
细心养护 护路员升级为路长
坡陡弯急,山高路险,筑路不易,管路更难。陈开兴负责的红渡公路,全长5公里,沿线有30多家民宿,还有1个古树景点,尤其是到了旅游旺季和采茶季,路上更是车来车往,一派繁忙。
“这条路就是我们村的门面,一定要养护好!”陈开兴有自己的日常养护“三字经”:勤、细、快。
每天清晨,他就骑上三轮车,带上工具出发,勤巡路、勤扫路、勤汇报。
细在什么地方?要眼睛细,任何的犄角旮旯都要扫干净;要头脑细,任何一个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都要仔细排查。
快,靠的是“秘密武器”——鼓风机。5公里长的山路,扫起来一天根本走不完。于是,他自掏腰包买了一台鼓风机,“一台机器顶得上5个人!”有了这个帮手,路上的杂草落叶可以吹到田里,还是天然的肥料。
25公斤重的鼓风机,他一背就是四五个小时,经常累得汗流浃背。有时候工作时间长了,烧柴油的机器排气管都发烫了,他才停下来歇一会。
2018年,神农架公路推行“路长责任制”,驻路而治。以“全路实名”“全长有责”“路格集合”为原则,每年聘请20名路长,负责养护巡查。
从养护员升级为路长,陈开兴工作劲头更足了。说起“四好农村路”的养护内容,他如数家珍:“一是要保证路面清洁,没有砂石、没有乱堆乱放、没有障碍物,夏天要及时清理暴雨过后路面的杂物,冬天要做好除雪除冰的工作;第二是要保证边沟的疏通,没有堵塞,没有杂草;第三是要维护路面伸缩缝,有杂物和硬块要及时清除……”
道路通,百业兴。如今,红花坪村30多家民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,向着如织的游人敞开大门。游客采茶、炒茶、品茶,乐而忘返。
“要想富先修路,这条公路就是乡亲们的致富路。”每天,在路上忙碌的老陈,看着乡亲们的农产品走出大山,看着五湖四海的游客远道而来,在路边驻足拍照留念,就觉得心里美滋滋地。
审核:罗任 昝林红 编辑:蒋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