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农架林区课堂里的自然智慧:学做天然驱蚊水
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(记者房泽洋)近日,湖北大学“润雨生花”志愿服务队在新华镇开展自制无毒驱蚊水活动,向孩子们科普防蚊知识并传授制作方法,让孩子们掌握自然防蚊技能。
活动伊始,志愿者抛出“为何有些人总被蚊子‘偏爱’”的问题,随后通过图文演示揭秘:蚊子依靠感知二氧化碳、体温和气味锁定目标。“小孩子新陈代谢快,呼出的二氧化碳更多,成了蚊子的‘GPS定位器’。”衣物颜色也会受到影响。例如,穿黑、红等深色衣服会传递阴暗环境的信号,而穿白色衣物则相对安全。学生们恍然大悟:“原来防蚊要从穿衣、运动后清洁等细节做起!”
“与其依赖化学成分,不如向大自然借力量。”课堂上,艾草、薄荷、迷迭香、金银花等植物散发着清香。志愿者介绍,艾草的特殊香味来自挥发油、黄酮类等物质,能驱避蚊虫;薄荷被称为“行走的驱蚊喷雾”,揉搓叶片涂抹皮肤,薄荷醇可干扰蚊子嗅觉;迷迭香既能给西餐添风味,又能驱蚊;金银花不仅能抗菌抗炎、缓解蚊虫叮咬后的不适,还是天然“安全卫士”。志愿者特别提醒,要警惕与金银花外形相似的剧毒断肠草,“辨别植物是制作安全驱蚊水的第一步。”
实操环节,学生们按配比浸泡、过滤植物材料,亲手制作驱蚊水。有学生体验后恍然大悟:“原来驱蚊水是干扰蚊子‘导航系统’,不是‘杀死’它们,难怪喷后蚊子还在附近却找不到人。”
志愿者表示:“天然驱蚊水效果持续时间有限,气味消散后需及时补喷。”她鼓励大家将制作方法分享给家人,“无毒配方对孩子、宠物更友好,这正是推广自然防护的意义。”
此次活动让林区孩子学到了实用防蚊技能,更传递了绿色环保理念,为推动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审核:柯祎 喻玲 编辑:陈娇丽